龙华抗日自卫队配合游击队粉碎日军“清乡扫荡”

2018/07/20

龙华革命烈士芳名亭。


龙华革命烈士之墓。


龙华公园地处龙华街道中心地带,公园内景色宜人,人来人往,登塔览胜,龙华全景尽收眼底。与眼前这一派热闹景象不同,耸立在龙华公园山顶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这座纪念碑高大雄伟,是深圳市占地面积最大的烈士纪念碑,静静地坐落在山顶上,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发生在龙华这片热土的东江纵队革命故事。芳名亭上的百余位英雄正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浩然正气传千古。


纪念碑曾易址


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为牌坊题字


沿着公园路来到龙华革命烈士纪念陵园,在门口抬头可以看见,由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题字的牌坊,“龙华革命烈士纪念亭”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穿过牌坊,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芳名亭,芳名亭两边的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烈士牺牲为党为民为祖国,忠魂不朽建史建碑建丰亭”;芳名亭中立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周振熙、卓凤康等100多名烈士的姓名、职别、原籍、牺牲时的年龄等。


绕过芳名亭继续往前走,便可看到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整座纪念碑由花岗石雕琢砌筑,高9米,正面有原东江纵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宝安县人民政府立公元一九八六年春”。纪念碑南面一侧有原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原东江纵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同志之墓和墓碑。


据了解,龙华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芳名亭分别于1954年和1962年建成。原本位于龙华老街东侧、龙华至观澜公路旁,后因城镇规划、发展的需要,1986年春迁建在龙华中学后山、现龙华公园山顶处。其主要建筑物有牌坊、芳名亭、纪念碑、凉亭、花廊等,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


建丰碑以念英雄


铭记在革命战场上英勇牺牲的烈士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0年,曾生、王作尧带领东宝惠边抗日游击队在龙华一带活动。1941年,日军连续不断对羊台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企图摧毁抗日根据地武装力量。王作尧率领的第五大队和抗日自卫队奋勇反击。当年有近百名革命战士英勇牺牲在羊台山抗日战场上。1942年,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奉蒋介石之命,先后出动国民党军5000多人向羊台山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进攻。王作尧率领的第五大队第三中队在羊台山的焦窝村牵制敌军,掩护主力向外线转移。第一中队在龙华樟坑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掩护设在白石龙村的总部安全撤退。这次战斗,两个中队共有60名战士壮烈牺牲。


龙华区文化工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煌新曾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从他提供的手稿可以看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龙华、观澜是宝安县的主战场,牺牲的革命官兵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后,宝安县政府决定在龙华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以铭记在革命战场上英勇牺牲的烈士,并建立芳名亭,将牺牲在观澜、龙华等地的革命烈士的姓名刻在纪念碑上,让世人永远记住这些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碑永远存在于龙华人的心上,如今,每年的清明节、烈士纪念日,龙华区都会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到纪念碑扫墓献花圈,瞻仰革命先烈,不少群众自发到纪念碑扫墓献花圈表示怀念。


英雄乡长率自卫队战争


多次粉碎敌军的扫荡和进攻


在龙华烈士陵园的芳名牌上,排在首位的是周振熙,第二位是卓凤康,他们都是弓村人,都是龙华乡长。张煌新曾以《英雄卓凤康“干革命就要干到底”》以及《周振熙“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为题写过他们的英雄事迹。张煌新表示,据有关资料记载和弓村的老人回忆,弓村是龙华最早发生革命的地方之一,这两位牺牲的乡长为保留龙华的革命火种,为龙华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羊台山:母亲山,英雄山》一书记载,龙华弓村人卓凤康于1940年入伍,任龙华乡乡长。1939年8月,卓凤康率领龙华乡抗日自卫队,参加王作尧领导的第二大队火烧大涌桥的战斗,获得勋章一枚。1940年秋,曾生、王作尧部队东移受挫,奉命返回羊台山创建革命根据地时,个别队员在途中失散,被顽军抓获,卓凤康以乡长的合法身份作保,全力营救。1941年春,在龙华乡按照“三三制”原则,成立宝安县第一个抗日民主乡政府,卓凤康再次当选为龙华乡长。在担任龙华乡乡长期间,卓凤康多次率领抗日自卫队,配合王作尧带领的第五大队,粉碎了日军连续8次的“清乡扫荡”和顽军对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疯狂进攻。1942年10月,卓凤康被国民党顽军围捕,在观澜英勇就义。


周振熙也是弓村的一位大英雄,他于1898年出生于龙华弓村一个贫困家庭。青少年时期在宝安县城南头高级书院读书。后来因家境贫困,便以教书为业。“九一八”事变后,知识分子周振熙积极宣传抗日,不久,在卓凤康当“白皮红心”乡长的乡政府担任文书。


1940年初,国民党纠集上千人围剿曾生、王作尧领导的惠东宝抗日游击队,曾、王率部队转移到海陆丰。周振熙毅然将部队留下的30多支枪和弹药以及军用物资封存在弓村家中的夹墙里。1940年秋,部队重返宝安敌后抗日根据地,急需武器弹药。在敌军的眼皮底下,他机智地将这些武器弹药取出,并成功偷运到白石龙。


1941年8月15日,卓凤康、周振熙带领自卫队,配合游击队打败日军的三路进攻,粉碎了日军的扫荡。1942年4月,国民党顽军一八七师师长张光琼率部进攻弓村军民,遭军民痛击,敌人不甘示弱,发誓要铲平弓村。周振熙身处险境,但坚定不移帮助部队解决给养问题。1942年10月,国民党再次包围弓村,他和卓凤康一起转移到黄猄坑,但被内奸出卖,再次遭到国民党包围。卓凤康被捕英勇就义。从此,周振熙失去了一位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


1942年底,周振熙接任龙华民主乡乡长。在县委和后来成立的路西区行政督导处的领导下,他带领乡政府加紧进行民主政权建设,认真贯彻党在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团结一切主张抗日、反对内战的仁人志士,共同抗日。


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但国民党卷土重来,对龙华地区反复扫荡,形势危急。同年12月18日,周振熙因公去牛地埔,途中遇到国民党军队的埋伏,身陷绝境,仍与众敌搏斗,一直战斗到龙华河边,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为龙华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


龙华新闻记者 康碧艳/文 陈建华/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