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华丽蜕变!清华SIGS“科技+教育+消费”三叠加扶贫模式出成效!

2020/11/05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1月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杨昊文/图)苏光村地处河源市和平县长塘镇,靠近粤赣边界,在郁郁葱葱群山环抱之中并不亮眼。由于耕地贫瘠、交通不便,村子经济发展缓慢,长期戴着“省定贫困村”的帽子。2016年广东省启动新一轮对口帮扶,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现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简称“清华SIGS”)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先后派出三名教师驻村扶贫,并根据帮扶单位自身特点,逐步探索出一条“科技+教育+消费”三叠加扶贫模式,彻底改变了贫困村的落后面貌。

科技扶贫:因地制宜创建新型种养产业

贫困户徐玉伟每天按时来到位于苏光村村头的“苏光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去照料他的“资产包”。所谓的“资产包”是记在他名下的100只蛋鸡和1头400斤的杂交黄牛,由村集体申请帮扶资金购置,委托当地农业公司看管,贫困户优先到基地务工,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到了年底,基地负责人清算全年售出的鸡蛋和牛肉,贫困户、村集体、公司三家分红。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户依靠入股分红和务工收入,每年可增加收益4万余元。

贫困户挂名在基地的“资产包”。

“苏光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正是苏光村对口帮扶单位——清华SIGS的帮扶成果之一,这个基地采用的立体循环种养技术,以微生物饲料为源头,实现了在同一环境下鸡、鱼、牛共生,并在立体鸡舍鱼塘和“智能牛舍”中铺设粪水收集管网,牲禽粪水通过微生物分离净化后灌溉农作物。整套系统的构想设计,有清华SIGS老师和校友的共同参与,清华SIGS派驻苏光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杨昊说:“基地之所以称为‘智慧’,就是考虑到当地农业资源有限。充分利用绿色循环立体种养技术,不仅提高了种养产值,同时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做到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除此之外,清华SIGS在对口帮扶期间不断做到“科技输出”,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张旭旭老师实验室研制的“纳米技术农药”被广泛应用于苏光村水稻种植,培育了富硒稻米,提升了粮食安全质量。此外,学院多位教师主动报名“深圳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为对口帮扶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体现了清华人脚踏实地、务实勤勉的作风。

教育扶贫:让乡村孩子生出梦想的翅膀

2017-2019年学院委派的驻村扶贫队长谢陈攀最念念不忘的是苏光小学的老师和孩子,“那段日子吃住都在小学里,是令人毕生难忘的时光。”对口帮扶五年来,学院累计向苏光村小学捐款捐物15余万元,帮助小学修缮教室600平米,更换了舒适美观的课桌椅和教具,让村里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深圳的温暖。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小学在短时间没有准备防疫用品,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第一时间向学院反映情况,院后勤办在4天之内将刚购置的500只医用口罩、100瓶消毒酒精紧急寄送到苏光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把防疫物资优先发放给小学师生,保障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安全。

自2018年起,学院各行政单位、教职工党支部、工会小组轮流到苏光村慰问,许多老师在慰问期间自发到苏光小学组织教育活动,如2019年7月机关第二党支部到苏光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期间,支委张新旻、赵晶老师为苏光小学的学生们生动地讲了一堂“追逐梦想”的故事课,勉励孩子们扎根脚下大地,心怀远大理想,为建设美丽家乡努力学习。

驻村扶贫工作队本着扶贫先扶“智”的信念,为孩子们开拓学习渠道。除了本校学生外,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寒暑假期间联系了众多高校的大学生到苏光村开展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其中包括东莞理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2020年疫情期间,北京科技大学的“逐光实践团”还为苏光村中小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网上教学,为孩子们树立学习的良好榜样。

消费扶贫:带动农产品“供给侧”升级

从2017年起,学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提议院工会采用“以购代捐”的方式,每年定期采购苏光村农产品作为全院教职工节日慰问品。五年来共完成对口采购农产品63万余元,给苏光村贫困户、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入。

苏光村位于广东东江源头地区,产出的农产品得益于纯净的山泉水灌溉,品质优良且安全,春天有爽口的腐竹、夏天有酸甜的猕猴桃、秋天有软糯的红薯、冬天有清香的山茶油。老师们在品尝到新鲜农产品的同时,也都在想办法把农产品推广出去,给驻村扶贫工作队出主意。

苏光村贫困户周美香自产红薯售往深圳。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苏光村民自发成立了九谷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农产品“改装升级”,请设计公司为农产品设计包装,并购置了真空包装机等专业设备,提升产品品质,努力打造属于苏光村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每次向学院供货之前,村“两委”和合作社骨干都要亲自为产品把关,参与选捡、包装、运输的全过程,村委会主任朱永球说:“我们要把最好的产品送到清华老师们的手上,表达苏光人的感激之情!”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昊说:“苏光村民希望优质的农产品不仅由帮扶单位统购,同时希望寻求更广泛的市场,让好的农产品自己走出去。”在清华SIGS多位老师的牵线帮助下,苏光村自产的“白鹭优质大米”和“返野生鸡蛋”送往深圳中联检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拿到了专业检测报告,有了走向市场的资质。2019年初,苏光村民试着在网上建立销售平台,还学会了线上“带货”的模式;2020年,合作社与深圳鸿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定期购销协议书,苏光村的扶贫成果产品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

2020年,苏光村全村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苏光村完成了省定贫困村退出。对口帮扶五年来,贫困户人均收入和村集体收入都增长了5倍,村道、桥梁、路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村容村貌整洁,苏光村实现了真正的“脱胎换骨”,沿着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的伟大战略继续前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杨瑞东说:“学院五年以来的对口帮扶工作,体现了清华人在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程中的使命担当。清华和苏光的深厚情谊必将长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