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人才工作综述:四方英才聚 潮涌兴鹏城

2020/11/05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0月3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深圳是最适合海归创业的城市,没有之一。”云天励飞CEO陈宁博士,是中国第一款商用矢量处理器芯片设计者,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博士,拥有近30项已授权国际专利。

从特区建立时国内人才“孔雀东南飞”,到90年代初期海外人才大量涌入,再到新世纪全球顶尖人才、高端人才汇聚。如今,像陈宁这样的创新创业型高端人才和团队,不断“飞”入深圳、扎根鹏城。

截至目前,深圳全市人才总量超过600万,其中高层次人才总数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14万人。

40年春华秋实,因人才而兴的深圳,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把人才引领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对标世界一流,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以“市场之手”激发人才活力

“我们为什么选择深圳?因为这里市场经济活跃,市场化程度高。”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屹如是说。今天的光峰科技不仅开发出全球第一项产业化的激光显示技术,并成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科创板广东第一股、激光显示行业第一股。

40年来,市场化是深圳始终充满活力的奥秘所在。“市场”不仅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创新要素的配置,更给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提供了公平、开放的竞争空间和环境。

“ 没有谁会瞄着‘铁饭碗’,找市场的理念在深圳根深蒂固。”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教授代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一思想在制度层面的反应是深圳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制度环境。

40年来,“放权” “松绑”成了关键词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国开市场化引才先河,率先实行“劳动合同制”,打破“铁饭碗”;率先采取公开招考、公开招聘方式,面向全国选拔干部、广揽人才;打破人才流动壁垒,探索事业单位去编制化管理,支持对“高精尖缺”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工资等灵活政策,支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离岗创业。

人才政策不断放开:率先进行人才立法,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相继推出“孔雀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81条”“鹏城英才计划”等系列国内领先的人才政策,着眼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全链条、人才布局各领域、人才发展各层面,推动人才智力转化为创新成果。

人才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率先出台《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促使了以任正非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建设“创客之都”,目前聚集了超过10万名创客;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市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为初创期、种子期人才创业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市场之手加速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与涌动,迸发出来的是深圳强盛的城市人才竞争活力。如今,深圳近九成的研发人员在企业,超七成的高层次人才在企业,人才第一资源有效转化成了创新第一动力。

以“干事创业”增强引才“磁场”

“在哪里可以干事业,比在哪里生活更重要”,曾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的刘科教授,是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在谈及为何选择深圳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深圳渴望顶尖人才,高度重视集聚和培养“院士”。2013年,郭仁忠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改写深圳无本土“出产”院士的历史。目前,在深全职工作的院士已达到50人。

40年来,深圳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聚集速度越来越快,源于人才平台的承载力不断增强、人才落脚支点不断抬升。“先筑巢、再引人、后育人”,成为深圳上上下下的共识。

兴办自己的高水平大学是一条路。从建立特区初期,全市没有一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到如今建成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15所高校。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实验室是另一条路。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诺奖(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截至2020年6月,深圳已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累计达到2600家,形成一个根深叶茂的源头创新群落。

不仅如此,深圳还敞开大门,以全球视野广招国际上的人才。设立4个海外人才联络处和7个海外创新中心,帮助企业引才和就地用才2000多人次。支持企业设立395个海外研发机构,海外人才本土化比例超过72%。

一个个具有全球感召力的干事创业平台,不仅如滚雪球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扎根深圳,更实现了特区自主培养人才的跨越式发展。仅深圳大学建校至今,就已培养了10多万名毕业生,马化腾、张志东、梁光伟等一批人才逐渐成长起来、干事创业,为特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实事好事”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美丽的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为飞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和安静的栖息地。对人才而言,同样需要这样的“湿地环境”,包括产业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等,其“最大公约数”折射了一座城市对创新人才的吸附力。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爱人才,圳等您来”,这两个在深圳耳熟能详的口号,正是深圳努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良好环境和氛围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一个覆盖思想、工作、创业、学习、生活的人才优质规范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一件件涉及人才衣、食、住、行的“实事好事”不断落实:

——在全国首创人才研修院,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不断厚植人才爱党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仅2019年,深圳全市新发展党员中高知识群体人才占比近20%,全市高层次人才中党员占比超过40%。

——投入1000亿元设立人才安居集团,专责筹集建设人才住房,累计供应人才配租(售)房近14万套。

——首创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参与机制,加快人才引进“秒批”改革,向高层次人才发放“鹏城优才卡”,人才凭卡可直接办理23项便利服务,建设全市统一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杰出人才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

——以立法形式将每年11月1日确立为人才日,设立人才荣誉和奖励制度,颁发鹏城杰出人才奖、创新人才奖,让人才“名利双收”。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湾畔建成全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打造人才星光柱、人才雕塑群、人才功勋墙等永久性人才激励阵地,表达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最高礼遇。

从政策引才,到环境、文化引才,深圳敞开怀抱,促进人才“宜聚”“宜居”。

新时代抢捉新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推动人才政策比较优势向人才环境集聚优势转变,形成以自主培养为主、引育相互促进的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又见“孔雀”东南飞,我们拭目以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