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长征五号火箭推力的24倍!4800吨重的盾构机助力春风隧道,深圳多管齐下锤炼品质交通

2020/11/05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0月21日讯(晶报记者 谢丽雯)40年来沧海巨变,深圳这座边陲小镇已经变身现代化国际都市。从1条公交线路、2辆车,到现在常规公交线路898条,线网总长度3367公里,日均客流量1000万人次;轨道交通方面,目前已有10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日均客流量达到560万人次。这些数据充分证明,深圳正在以“品质交通”为抓手,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

▲深圳打造高品质交通

国之重器助力春风隧道,新型智慧灯杆彰显智慧城市

地下约30米处,一条巨型“蚯蚓”每天前进4米,地面上的道路安然无恙、车辆川流不息……曾几何时,这里是附近居民的“痛点”、交通通行的“堵点”。拥堵问题怎么办?修隧道是可行方案。地质条件复杂如何处理?4800吨重的盾构机来助力!

▲春风隧道是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盾构隧道

“推力达2.4万吨,相当于长征五号火箭推力的24倍。”中铁隧道局春风隧道项目党工委书记陈春彬透露,春风隧道全长5.08公里,使用的“春风号”盾构机直径15.8米。

下地、入海、穿山、架桥……如今“飞天遁地”的交通网络与往昔形成鲜明对比。老一辈的深圳人感慨道,刚来深圳时,这里一条柏油马路都没有。仅仅过了40年,深圳交通路网迅速发展,道路通车总里程超7000公里,地铁运营总里程近400公里。

随着人口持续增加,深圳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自我挖潜、立体构建,深圳以前沿理念、技术突破推动交通管理创新和品质跃升。

▲侨香路上的智慧灯杆

2019年7月,深圳首条“智慧道路”侨香路揭开面纱。新一代智慧灯杆成为这条“智慧道路”最闪耀的名片。小小的灯杆应用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集照明、WiFi热点、信息发布等多功能于一体。“智慧道路”的信号灯可以优化配时,实现“车多放车、人多放人”的感应控制,提升通行效率和出行体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处处长徐忠于告诉晶报APP记者。

公交车辆全面电动化,高品质服务吸引市民绿色出行

深圳目前汽车保有量超过353万辆,其中绝大部分是私家车。多年来,为了缓解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深圳大力推行绿色出行,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是前提。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于宝明说,深圳正在全力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及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努力为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提供战略支撑。

目前,深圳有常规公交线路898条,线网总长度3367公里,日均客流量1000万人次,高峰期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2.6%。轨道交通方面,目前已有10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日均客流量达到560万人次。

▲公交车辆实现全面电动化

绿色交通不仅依靠多使用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本身也得向“绿色”靠拢。电动大巴、电动出租车、电动中巴……在深圳,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随处可见。

业内专家算了一笔账,纯电动公交较柴油大巴节能72.9%,年度总节能约36.6万吨标准煤。以此计算,深圳全市公交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5.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量431.6吨。

从10年前推广新能源车辆至今,深圳全市专营公交车辆已全部实现纯电动化,纯电动出租车比例超过99%。纯电动公交及出租车的大规模推广使用,也带动深圳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深圳还在全力推进网约车、物流车等营运车辆电动化。

全力打造慢行骨干网,让骑行变得更加通畅

出了地铁口,骑上共享单车,轻松解决最后一公里通勤问题。这是不少深圳市民已经养成的出行习惯。

随着深圳大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5公里公交、长距离轨道为主”之外,又开始蓄力打造“1公里步行到达、3公里自行车骑行”的“15分钟微笑生活圈”。2017年至2019年,深圳已建成自行车道约808公里。

▲让市民骑行更加便利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9月发布了深圳首部自行车交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自行车与其他交通方式同等重要,并在路权网络、停车设施、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支持,未来新建及改扩建道路100%设置自行车道。

晶报APP记者获悉,为满足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深圳今年还启动了跨区自行车专用道建设,编制慢行骨干网规划。未来,骑行爱好者和通勤居民可以通过自行车“快速路”,实现更为顺畅的自行车出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