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南科大探索特色文科教育新路径

2022/05/20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5月20日讯(记者 童小晋 通讯员 陈劲松)如何通过文科通识教育启智润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怎么教,教什么?近日,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特色文科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学校会议中心四楼圆形会议厅召开,共同探索南科大特色文科教育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2019年5月7日,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院正式成立,标志着学校发展特色文科教育步入快车道。三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南科大特色的新文科学科布局,拥有了6个中心60多人的师资队伍,相关学科建设也迅速挺进国内理工类大学的前沿方阵。

研讨会现场。

李凤亮讲话。

如何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认为,顶尖的科学家往往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否则难以成为真正的大家,要想解决“钱学森之问”,发展高水平的通识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李凤亮认为,通识教育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而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基础环节。“通识教育倡导的人格教育为创新人才提供了道德保障,特色文科通识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要特别加强人文与科学教育的交叉融合,而这正是通识教育所要求的,这也是南科大特色文科所要着力的方向。”李凤亮说。

为此,李凤亮书记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创新培养理念。南科大要有自己的培养模式、培养理念,要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整合机制,通过特色文科通识教育,促进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二是要加强课程的系统规划,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加强通识课的系统性规划,增强课程设置的跨界融合意识,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三是要建设一批核心课程和“金课”。既要让学生上课有很好的知识收获,又能形成较强的体验感、获得感,这样的通识教育课才能成为高质量的“金课”。

陈跃红做主旨报告。

在大会专题报告部分,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兼人文科学中心主任陈跃红回顾了南科大文科6年发展和学院3年发展的历史,就学院的通识教育如何从“数量型”满足为主的快速发展向“质量型”内涵提升,如何以高质量的特色文科通识教育支撑创新人才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逻辑严密的系统分析和规划安排。陈跃红还提到了“跨界”,他认为,人文社科学院的老师们也要懂一点理工科知识,构建南科大文科老师新型的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这样才能成为新通识教育的引领者。

研讨会分组讨论现场。

在下午的分组讨论部分,人文科学中心与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社会科学中心与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艺术中心与语言中心三个大组的老师们,分别围绕南科大文科通识教育的成就、不足与改进建议,通识教育的师资建设问题,基本通识课程体系与特色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及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