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居民“圳”生活:学习篇

2022/06/22

2021年3月31日,深圳正式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相关措施落地一年多,港澳居民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直播港澳台》特别策划《港澳居民“圳”生活》系列报道,今天首先来关注占“18条措施”三分之一的学习领域。无论是办学超过20年的罗湖港人子弟学校,还是成立不到1年的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都在深圳这片广阔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让来自港澳的学子们,茁壮成长。

上课铃声响起,一节特色课程正在罗湖港人子弟学校展开。老师正在为孩子们讲述着深港两地特有的生态环境。

为解决在深置业的港澳居民子女读书问题,2001年,深圳第一所港人子弟学校诞生。特殊的办学背景和地缘优势使学校形成了“两文三语”的教学特色。目前,学校有三分之一的生源为港籍生。

二十余年的办学中,学校为深港两地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黄女士孩子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就读香港理工大学。正因看到了深港教育的互通,黄女士也将自己的小儿子送入同一所学校上学。

港籍学生家长:孩子毕业了,可以选择香港的中学,也可以选择深圳的中学,是双向便利。而且政府补贴的津贴(民办学位补贴),我们也能申请到。

随着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选择在深圳发展、定居,港澳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也在增加。2021年,全国第一所深港融合示范性学校——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正式开学,极大地满足了在深港籍孩子就学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促进着深港教育的融合。

此前在香港培侨书院任教超过四年的数学老师蔡利信,听到有机会来深圳任教,第一时间加入了这所新学校。

蔡利信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港籍教师:我很看好未来几年深圳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香港、内地两种不同教育模式带来的挑战之下,学校并没有“照搬”香港教学,而是结合深港优势,因材施教。

“之前在香港培侨,小学的数学课是用普通话任教。现在深圳的培侨书院,我们小学部的数学课使用英语去教学,是应小朋友需要提升的能力,去做出调整。”

曾任香港培侨书院副校长的黄腾达,目前是培侨信义的港方校长。在深圳,黄腾达仍会保持在香港时的习惯,每天早上7:30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下午4:30送学生放学。与此同时,他在这里感受到了全新的教育模式,也一直在构思如何让两地教育互相“过河”。

黄腾达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港方校长:除了我作为“种子”之外,我也一直和培侨香港的同事分享资料、材料,以及经验和概念等。也会带回来(内地)和团队做分享。

香港经验,深圳实践;从深圳得到的新经验,也通过交流带入香港。这样的“双向流动”,也在深港两地青少年的往来中流淌。

在“手牵手向前走”活动现场,学生们正在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台下的嘉宾们手中挥舞着旗帜,跟着旋律一同律动。一年来,各式各样的深港澳少年携手同学行动不间断地持续开展,已举行活动210项,深港澳三地近300所学校加入,近4万名学生参与其中。

肖银升罗湖港人子弟学校校长:这个活动增进了他们的友谊和两地文化的了解,把学生之间的心拉到一起。

来源:直新闻

返回列表